水产养殖要加强生产管理,适当减少养殖密度,科学投喂。旱情严重的地方,应及时将商品鱼捕捞上市或采取并塘、转移等措施,降低养殖密度,缓解水体溶氧压力。并塘或转移时,要注意操作方法,尽可能减轻对鱼体的损伤,尽量选择在傍晚进行。对于不能上市的鱼种作好并塘或囤积处理,确保不能上市的鱼种安全度过干旱。适当减少每天投喂次数和投喂总量,尽量不施有机肥、少施无机肥。成立技术服务专家组,主动做好技术帮扶工作。也可将**组成员名单、联络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告之养殖户,保证养殖户得到及时的技术指导。水产养殖主要有中国、日本、印度和东南亚诸国。江西淡水水产养殖基地
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水产养殖产量增长迅速,在水产业中的比重也正在日益提高。中国淡水养殖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。公元前5世纪已有《养鱼经》问世。淡水养殖主要有两种类型:一是池塘精养鲤科鱼类,以投饵、施肥取得高产,并将各种不同食性的鱼类进行混养,以充分发挥水体生产力。另一类型是在湖泊、水库、河沟、水稻田等大、中型水域中放养苗种,主要依靠天然饵料获得水产品。1986年全国淡水养殖面积约4600万亩(约占可养面积的61%),其中池塘占35%,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;湖泊占17%,主要在长江中、下游和东北、内蒙古地区;水库占37%,分布全国;河沟占9%,主要在江苏、浙江水网地区。淡水养殖总产量多年来一直居世界,以22%左右的速度递增,1986年产量为295万吨,占全国水产总产量的36%。其中池塘占74%,水库占8%,其余为湖泊、河沟和水稻田的产量。湖北工厂化水产养殖技术2013年中国近海海水养殖1551万吨,是世界主要渔业生产国中,海水养殖产量超过海洋捕捞的国家。
水产养殖施肥管理:秋初气温较高,施肥应坚持少量多次原则。如果是肥水塘,则施少量化肥(一般亩施尿素2.5公斤,过磷酸钙5公斤,以使池水保持油绿色或茶绿色为宜)。如果是清水半瘦塘,则以施发过酵的禽畜人粪为主(亩施400~500公斤,间隔7~10天施1次)。秋末水温下降,应以施有机肥为主。水产养殖防病管理:每天要把池塘中的残渣剩饵和杂物捞出,并根据天气和鱼的活动情况,及时对症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生。成鱼塘每隔15天左右用2~2.5公斤漂白粉溶水后泼洒食场周围,连续泼洒3天,每天一次,或在每公斤精料中加入500克大蒜泥(将蒜头捣碎成泥)和1000克食盐喂鱼,以防治细菌性鱼病。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.5克、硫酸亚铁0.2克,或90%晶体敌百虫0.5克,溶于水后每隔15天全池泼洒一次,以防治鱼类寄生虫病。
水产养殖思路:全新的混养概念:科学的混养概念告诉我们,不但四大家鱼可以混养,甚至鱼、虾、贝、蟹之间也可合理搭配混养。如鳗鱼塘里混养胭脂鱼,胭脂鱼可摄食鳗鱼吃剩的碎料;对虾塘里混养小规格的尖吻鲈,尖吻鲈可及时摄食死虾,有效地切断了病原体的传播。淡化驯养:许多海水养殖品种是广盐性的,如虱目鱼、南美白对虾等甚至可在没有盐度的水体中生存。且海水品种在淡水中养殖,生产速度往往更快,病害也可减少。北鱼南移:北方有许多的水产品种以往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。实践证明,北方地区许多广温性的鱼类在从苗种开始逐渐驯化后,完全可适应南方的生长环境,甚至全年的平均生长速度较其在原产地更快,效益也更为明显。海水产品在居民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也明显增加。
超大规格: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品种中,如果能养出超大规格的品种就会物以稀为贵,其市场的接受程度也往往令人惊喜。如超大规格鲟鱼(5公斤以上),售价和售量都十分可观。轮养:轮养有三大好处:减轻池塘底质的恶化程度;减少病害传染;根据市场行情,可灵活选择养殖品种。如有些地区上半年养殖南美白对虾,下半年养殖鲈鱼,都在防病害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。水产养殖环境:提升池塘水位。针对池塘养殖水位偏低,外河水源较差的状况,采取隔三差五少量多次逐步添加池水的方法,使池塘水位逐步提升到1.2米以上,每次加水时选择在晴好天气的上午10时到下午2时间进行。水产养殖过程中要及时修复养殖设施,做好苗种准备工作。浙江智能水产养殖规模
1986年水产养殖产量为295万吨,占全国水产总产量的36%。江西淡水水产养殖基地
夏季高温季节想要养殖的水产品健康快速生长,饲料的投喂是关键。好的投喂是指饲料不能发霉,饲料的营养要,尽量选择全价颗粒饲料,对于不同生长阶段要科学选择饲料并科学配比。适量投喂是每次投放的饲料要规定好数量,多次少量,雷雨天气避免投喂饲料。平时要加强巡视,巡视过程中观察水的颜色和鱼进食情况,并及时清理残饵,及时清理杂草。日常巡视时要细心,掌握天气变化,尽量不打扰鱼的正常生活。日常管理做到四勤:一是勤换水,新鲜的水可以增加鱼的活力;二是勤开氧气机,中午可以开增氧机1~2小时;三是勤去除池塘里的有害物质;四是在巡视时发现有浮头的情况,要及时采取增加氧气的补救措施。江西淡水水产养殖基地